馬上就要迎來一年一度的中考了,中考是人生第一個非常重要的考試,會決定高中的去向,從而影響高考。初中相較于小學來說增加了政史地、理化生六門科目,其中地理是初一就開始學習的,所以非常的重要。初中的地理知識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基礎,不過知識點比較多,需要大家好好記憶。下面小編整理了初中地理的知識點,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球體。
②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線
①緯線:與地軸垂直并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②經線: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經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度
①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最大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②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③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⑥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其中,20°W以西到160°E屬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東到160°E屬于東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運動
①地球運動(自轉)
方向:自西向東
周期:約24小時
產生的自然現象:晝夜交替
地球運動(公轉)
方向:自西向東
周期:一年
產生的自然現象:四季更替
②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帶的劃分:北帶(66.5°N-90°N)、北溫帶(23.5°N-66.5°N)、熱帶(23.5°N-23.5°S)、南溫帶(23.5°S-66.5°S)、南寒帶(66.5°S-90°S)
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 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
溫帶: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④低緯:0°-30°;中緯:30°-60°;高緯:60°-90°
⑤自西向東撥動地球儀,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逆時針方向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順時針方向轉。
5.地圖
①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②比例尺類型:線段比例尺、數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斷: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圍小,表示內容詳(如東臺市地圖)
小比例尺,表示范圍大,表示內容略(如江蘇省地圖)
⑤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將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用等高線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
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面積排序
七大洲: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亞洲面積最大,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南極洲跨經度最多)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大洲分界:
亞歐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
亞非界線:蘇伊士運河。
南北美洲界線:巴拿馬運河。
歐非界線:直布羅陀海峽。
3.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①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②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第三章:天氣與氣候
(1)氣溫的變化:
①氣溫的日變化:一天中,最高溫度出現在午后2小時左右(14時);
最低溫出現在日出前后。(會計算氣溫日較差)
②氣溫的年變化: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則相反。
③五帶中,熱帶氣溫變化最小,溫帶寒帶較大
(2)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
① 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氣溫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
② 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③ 在山地,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
(3)世界的氣候
1)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
熱帶: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寒帶:寒帶氣候
溫帶: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
2)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亞歐大陸東岸、內部、西岸的氣候類型
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大陸內部:溫帶大陸性氣候
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第四章:居民與聚落
(一)人口與人種
1.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的特點
(1)人口自然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 = (人/平方千米)
(3)人口分布:
a)人口稠密區: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歐洲 、北美洲東部
b)人口稀疏地區: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如撒哈拉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
(二)語言和宗教
1. 語言: 世界主要的語言(聯合國的工作語言)的分布地區:
漢語:中國,東南亞部分地區 英語:歐洲的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
俄語: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俄羅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 法語:法國、非洲一些國家
阿拉伯語:西亞、北非 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英語是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2. 宗教
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區
基督教: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亞洲西部,目前集中分布在歐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蘭教:教徒被稱為穆斯林,產生與阿拉伯半島,主要分布在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
佛教:創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第五章:發展與合作
1.世界上的國家和地區 ---200多個
(1)面積居世界前六位的國家: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2)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10個)
(3)地跨兩洲的國家:埃及(亞洲非洲)、土耳其(亞洲歐洲)、俄羅斯(亞洲、歐洲)、美國(北美洲、大洋洲)、巴拿馬(南美洲、北美洲)
(4)國界:地圖上一國與鄰國或公海之間的界線,是國家主權范圍的界線。國界是人為劃分的,有的依據山脈、河湖、海洋、經緯線來劃分,有的依據民族、語言、宗教等來劃分。
(5) 領土:國界范圍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
2.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
(1)劃分:依據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分為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
(2)運用數據和實例,說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差異。— (南北差異)
3.國際合作
聯合國
總部:美國紐約
宗旨:“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6個主要機構 5常任理事國(中、法、俄、英、美)
世界貿易組織
總部:瑞士日內瓦,中國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
宗旨:“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和福利進步,主張貿易自由與公平”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和平、友誼、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