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專項計劃、地方專項計劃和國家專項計劃三大計劃被稱之為高考三大計劃,但是還是有很多的考生和家長對著三大計劃具體含義不夠清晰,尤其是高校專項計劃的具體含義及擼起流程,以及其和國家專項計劃的區別在哪成為了想要報考高校專項計劃考生最關注的話題,接下來小編就本文帶領大家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吧!
高校專項計劃和地方專項計劃、國家專項計劃并稱為高考三大計劃,高校專項計劃主要由教育部直屬高校和其他具有自主招生資格的試點高校承擔,其目的是為邊遠、貧困、民族等地區縣(含縣級市)以下高中勤奮好學、成績優良的農村學生提供更多的高等教育機會,主要側重于招收農村地區的優秀考生進入學校接受高等教育,為的是讓更多的農村優秀考生走出大山。
而想要被高校專項計劃錄取的話,不僅需要考生的高考成績達到所在省份一本線或者說重本線,還需要考生具有當地連續3年及以上戶籍和當地高中連續3年學籍并實際就讀,才有資格報考高校專項計劃。
根據2025年最新的報名數據顯示,全國高校專項計劃報名時間在3月15日-25日,考生需要登錄陽光高考平臺的高校專項計劃報名系統,完成學籍地和戶籍地的在線審核,在4月5日前考生需要選擇1-3所目標高校作為志愿填報高校,建議遵循沖穩保原則;
4月10日-20日上傳材料,包括自薦信(突出鄉村振興實踐經歷)、高中階段獎項證書(優先STEM類競賽)或者校長實名推薦信(2025年50%高校要求),在5月10日前省級教育考試院將會公示初審通過名單,考生需確認報考志愿,確定報考則不能夠再次更改,符合條件的考生可能需要參加筆試和面試,合格后享受該校的錄取分數照顧,才能夠被高校專項計劃項目所錄取。
作為三大高考專項計劃之一的國家專項計劃和高校專項計劃是有一定的差異,不論是從招生流程還是審核標準上國家專項計劃都是比高校專項計劃要簡約很多,首先國家專項計劃的招生條件的只需要考生具有實施區域當地連續3年以上戶籍,其父親或母親或法定監護人具有當地戶籍切本人具有戶籍所在縣(市、區)高中連續3年學籍并實際就讀,在高考志愿填報過程中選擇報考國家專項計劃批次即可,達到所報考的院校的錄取分數線即可被錄取。
不僅如此國家專項計劃在第一次落榜后還擁有一次征集志愿的機會,這和高校專項計劃完全不同,在招生對象上國家專項計劃的范圍和高校專項計劃不同,主要實施的區域為集中連片特殊困難縣、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以及新疆南疆四地州等地區,也就是說并不局限農村地區,范圍更為廣泛,對于每個省份都有指定的國家專項計劃招生區域。
除此之外,國家專項計劃是由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辦共同制定實施辦法,并聯合組織實施,招生院校為中央部門高校和各省所屬重點高校,含金量更高,而高校專項計劃共有95所教育部允許開展專項計劃的學校,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均為985和211大學。
可見無論是高校專項計劃還是國家專項計劃都是為了給農村考生一個接觸優質教育資源的教育措施,同學們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專項計劃。
以上數據僅供參考,具體視實際情況而定。
高考季,各類升學途徑成為考生和家長們關注的焦點。除了常規的統考招生,農村專項計劃招生逐漸被越來越多的
大眾心理都較為認同“211”和“985”,院校屬于211和985的就能證明其是名牌院校。在211和985之后又出現了“
優師計劃是什么意思?是培養優秀老師的計劃嗎?有一部分人不了解什么是優師計劃。為此本篇文章特向大家介紹
很多高考生對“八協計劃”這個名詞感到陌生,紛紛表示沒有聽說過,或者聽說過也不知道具體內容是什么。今天
高校專項計劃和國家專項計劃都是高等教育招生計劃里為了照顧家境困難的學生的國家政策。這兩個計劃就像殊途
地方專項計劃是指地方高校定向招收實施區域的農村學生的專項計劃,為的是讓更多的偏遠地區的學生能夠接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