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5年全國大部分的省份已經正式實行新高考模式,而選擇一個好的科目組合是為未來選擇專業和就業奠定基礎,那么2025年新高考3+1+2最聰明組合有哪些呢哪種最好?新高考高考3+2+1組合共有幾種呢?接下來小編就本文帶領大家一起來深入了解一下吧!
新高考3+1+2模式為新高考模式的一種,其中“3”為全國統一高考科目的語文、數學、外語,“1”為“首選科目”要求從物理、歷史2門科目中確定1門,“2”為“再選科目”要求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科目中確定2門。其中,語文、數學、外語3門使用全國卷;物理、歷史、化學、地理、思想政治、生物6門由各省市組織命題,實行的省份有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黑龍江、甘肅、吉林、安徽、江西、貴州、廣西、四川、河南、山西、陜西、云南、青海、寧夏和內蒙古。
而對于最好的最聰明的科目組合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科目的選擇會和未來專業覆蓋范圍掛鉤,也意味著科目組合的選擇會決定考生能否報考哪些專業,不能夠報考哪些專業,影響著未來的就業前景,為此小編根據現如今就業趨勢和專業覆蓋率為大家推薦幾個最好的最聰明的專業組合:
1、物理+化學+生物
物化生科目組合為傳統的理科科目組合,該專業覆蓋率廣泛,幾乎能報考所有專業,僅僅只有政法類專業無法報考,該專業科目覆蓋了醫學類專業、工程類專業、電氣類專業、計算機類專業等等,都是現如今就業市場上緊缺型人才,就業率高,薪資待遇高,不過該專業難度較大,比較適合邏輯思維比較強的學霸級考生報考,因此競爭會較為激烈。
根據數據顯示物化生科目組合能夠報考706個專業,包含哲學類、經濟學類、文學類、理學類、工學類、農學類、管理學類等等,覆蓋率達到了96.22%,能夠滿足大部分考生的專業需求。
2、歷史+政治+地理
歷政地專業組合為傳統的文科科目組合,該科目組合關聯性較強,比較適合記憶力強勁,文字功底雄厚的考生報考,難度在多個科目組合中算中等偏下,只要愿意花時間去記憶基本上是能夠獲取高分的,該專業能夠報考最受文科生歡迎的文學類如漢語言文學專業,或者就業前景廣闊專業壁壘高的法學類專業。
根據數據顯示,歷史+政治+地理科目組合能夠報考337個專業,包含哲學類、法學類、經濟學類、文學類、管理學類、藝術學類等專業,雖然其覆蓋率只有66.39%左右,但是基本能夠滿足選擇該科目組合考生的專業需求。
3、物理+生物+地理
物生地科目組合也是多個科目組合中專業覆蓋率最高的專業組合,相信很多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會覺得化學科目不僅需要強勁的邏輯思維還需要進行大量的記憶,因此比較適合對化學科目不感興趣的考生報考,除了不能夠報考化工類專業和制藥類專業之外,該科目組合能夠報考文學類、歷史學類、管理學類、醫學類、教育學類等專業。
根據數據顯示該科目組合可以報考361個專業,專業覆蓋率能達到90%以上,不過該專業總體的學習難度較大,因此更吸引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報考,從而導致競爭非常的激烈,因此選擇該科目組合的考生不僅需要提升選科科目的成績,還需要選擇提升三門主科的成績,才能夠獲得相應的競爭能力。
因此同學們在選擇科目組合的時候務必要確定自己想要報考哪些專業,不想報考哪些專業,如不想報考法學類專業的話,政治科目可以選擇摒棄,或者說不想從事化工類崗位的話,化學科目選擇放棄,具體還是需要根據考生自身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以下是新高考科目組合12中類型及專業覆蓋率一覽表:
序號 | 選科組合 | 專業覆蓋率 |
1 | 物理+化學+生物 | 96.61% |
2 | 物理+化學+政治 | 96.19% |
3 | 物理+化學+地理 | 95.77% |
4 | 物理+生物+政治 | 51.18% |
5 | 物理+生物+地理 | 50.79% |
6 | 物理+政治+地理 | 51.24% |
7 | 歷史+化學+生物 | 46.09% |
8 | 歷史+化學+政治 | 46.67% |
9 | 歷史+化學+地理 | 45.57% |
10 | 歷史+生物+政治 | 46.92% |
11 | 歷史+生物+地理 | 46.27% |
12 | 歷史+地理+政治 | 47.15% |
以上數據僅供參考,具體視實際情況而定。
對于萬千學子來說,高考是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一場大考,2025年高考備受關注,高考時間安排更是每一位高考生必
學籍是貫穿高中學習生涯的一個重要的“身份標簽”,但有時總會有意外發生,那就是部分學生發現自己沒有學籍
隨著新高考政策的實行,新高考科目組合的選擇為未來就業方向奠定了基礎,而在新高考12個科目組合中,被稱之
隨著新高考改革,外語可選擇六種語言學習,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從英語上移開轉向俄語。但也有一些選擇了俄語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英語學科的地位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審視。“將英語降為副科”的呼聲日益高漲,不少地區
高考是我國選拔人才的重要機制,高考成績關乎每一位高考生。在高考成績發布后,有兩個關鍵信息備受考生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