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經落下帷幕,各批次志愿填報工作也錄取結束,隨著錄取結果的公布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憂,而征集志愿則給考生一個再次報考大學的機會,但是還是有很多的家長和考生對于征集志愿的具體含義,可以填報幾個以及怎么填報才能夠穩穩的被錄取呢?接下來一起看看吧!
征集志愿,指的是在每批次高校第一輪志愿錄取結束后,仍有部分院校未能完成招生計劃,為了充分利用招生名額,教育考試院會公布這些院校的缺額信息,供未被錄取的考生再次填報志愿的過程,高考錄取機制中的一個重要補充,旨在保證教育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時給予考生更多的錄取機會,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批次的征集志愿時間是不相同的,且征集志愿填報的時間都非常的短暫,因此同學們要在得知自己滑檔和退檔的第一時間關注到所報考批次的征集志愿學校及招生計劃和專業情況。
而需要注意的是,征集志愿并非所有考生都有資格報考的,首先是只有在第一輪志愿未被任何院校錄取的考生才有資格參加征集志愿,其檔案的狀態為“自由可投”的情況下才能夠填報征集志愿,而被其他院校錄取的考生就沒有填報征集志愿的資格,并非說是給自己選擇心儀高校的另一個機會,只是給沒有被錄取的考生一次再次被錄取的機會。
具體填報志愿的數量,不同省份不同批次都會有所差異,如在2024年安徽省征集志愿中,本科提前批征集志愿可填報3個院校志愿及是否愿意調劑選項;專科提前批征集志愿院校志愿數量不限;本科批征集志愿可填報A、B、C、D、E、F共6個院校志愿;專科批征集志愿院校志愿數量不限;而天津市普通本科批次A階段征集志愿設置與原志愿相同,即可以填報25個平行志愿,每個院校專業組均設置6個專業志愿和1個服從調劑專業志愿;普通本科批次B階段也是25個平行志愿,每個院校專業組內同樣設置6個專業志愿和1個服從調劑專業志愿,因此具體能填幾個征集志愿還是需要根據考生所在省份所報考批次而定。
而同學們在填報征集志愿的時候要持續關注省教育考試官網發布的相關信息以及征集志愿的填報時間,通常會在相應批次錄取結果公布的一到兩天內開啟征集志愿,填報時間一般在24小時之內,過時不候,而征集志愿的結果也基本會在一到兩天內公布。
征集志愿一般院校不多,招生人數偏少,而專業上可能冷門專業占據大部分,若有熱門專業的話可能競爭比較激烈,為了提高同學們征集志愿的錄取率,小編為同學們整理的征集志愿的填報技巧:
1、密切關注教育考試院官網和相關平臺發布的征集志愿信息,包括缺額院校名單、專業信息、錄取分數線等,這些都是填報志愿的重要依據。
2、征集志愿通常仍采用平行志愿的錄取方式,了解平行志愿的錄取規則,如“分數優先,遵循志愿順序”,有助于更精準地定位自己的志愿。
3、不要盲目追求熱門院校和專業,應結合自己的高考成績、興趣愛好和職業規劃,選擇與自己實力匹配的院校,提高錄取概率。
4、在填報志愿時,勾選“服從專業調劑”可以增加錄取機會,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院校中,這一選項尤為關鍵。
5、準備幾所不同層次的院校作為備選,以防萬一第一志愿未能錄取,可以迅速調整策略,避免再次落空。
當然若征集志愿再次落榜,一些省份可能在特定的批次會進行第二次征集志愿的填報,若沒有第二次的填報,考生需要考慮報考下一批次的院校,如提前批落榜需要填報本科批次,以此類推。
以上數據僅供參考,具體視實際情況而定。
關于國防生的存在是很多人都重點關注的部分,其中體檢要求一直都是選拔過程中重要的要求之一,因此在這里就
對于所有的考生來說,是否選擇服從調劑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而大家對此實際上并不是真正的了解,但是這在我
高等教育體系中師范類高校和專業都是大家重點關注的范圍,但實際上作為職業發展非常清晰明確存在的師范類專
高考提前批對于很多家長和考生來說也算是重點關注的部分,但是也有不少學生們對其了解并不是非常透徹,所以
也許很多考生和家長對建檔線可能是一無所知的狀態,而我們在填報志愿之前要對此有充分的認識才行,但是基本
其實很多考生在填報志愿的時候都是茫然的,對相關的信息和政策都不太了解,導致最后選擇的院校和專業也是不